|
特摄的部分是有趣的,从小荧幕到大银幕的转换一点也不违和。但是两个小时日本老一套的男性叙事和男性凝视真的让人非常不适和疲惫。 |
|
这是一个很好的以日本动画的思维制作电影的失败案例。就只说分镜好了,真就恨不得一句话一个分镜,而且还要每个镜头都用那种刁钻独特的角度。和动画相比,电影是有镜头语言的,意义不明的镜头先不说,这快速的切换其实是让人不适的,观众不仅不能够快速把握环境,甚至会因为每次切换而需要重新读取环境信息。然后就是正面镜头以及疑似打破第四墙的镜头,正面镜头其实对于观众而言是具有被侵犯感的。还包括一些卖福利的镜头,其实就是男性凝视。这些是符合EVA风格,符合动画风格,但就这样放到电影里是不适的,意义不明的。由于一部电影里塞入了过多的事件导致节奏很差,不管是对人物塑造还是情感代入,甚至喜闻乐见的吐槽日本社会政府都显得非常生硬,反而造成了奥特曼是最让人无法代入的一个角色。听说是三部曲,我是昭和粉,真的希望能够精进。 |
|
为什么都说巨大化长泽雅美是故意搞男性凝视,这难道不是初代奥特曼tv本身就有的桥段吗😅😅😅 |
|
庵野继续犯了在新哥斯拉里犯过的所有错误,也再次证明动画分镜是动画分镜,电影分镜是电影分镜,当二者逾越时产生的画面语言是极其尴尬的,谢谢庵野,继续拍动画吧。 |
|
长泽雅美好像必须是那个唯一的充满感性的地球人,但怪异的是她的感性好像不是一种对未知、大爱、神性而产生的崇高感,而是送丈夫出门打仗、热泪盈眶的妻子。 |
|
这才是真正的高级宇宙生物,而且生物兵器杰顿出来时太震撼了,佐菲的宇宙高等生物感表现太强了,就像人类之于蚂蚁,大象之于蜉蝣,初代对人类的爱与尊重也是表现的很好 |
|
没见过这么差的动作戏。
过多的对话很有老痞子的风格,但是又不想一个镜头说到底,导致出现很多仰视的镜头,两个女主的双下巴都拍出来了。
完全不是特摄,就是动捕CG,做出皮套的效果。
没彩色能量计时器,直接用皮肤的颜色来表示能量。
如果不是老痞子作品就再扣一颗星。 |
|
二刷后还是维持原判。《新·奥特曼》在文本、视听层面都有着让人难以忍受的断裂感。几个反派之间并无联系,各种视角的镜头以及奇崛的构图也没什么依据和意义(《新·哥斯拉》是用一种鼓点式的剪辑,形成了特殊的节奏感)。男凝镜头也败好感。 |
|
7/10。低角度的窥视镜头几乎充斥着办公室的对话场景,多轴线越轴的剪辑、畸变的仰拍和前景物体占比过大的拉背镜头,都将叙事和情绪打断,这也符合官僚主义的极端秩序化和反高潮设计(两方对波到一半就和解了),二元对立与末日灾难感被严重消解,体现于奥特曼是一个不自觉的为人类未来不惜牺牲自我的工具人,并且当一艘杰顿歼星舰笼罩在地球上空,渐渐显现出云层将人类社会摧毁时,政府对此置之不理,国民仍然在重建社区、上班、外出吃面和散步,这种灾难近在眼前却静观其变的态度,等于把所有主角说服自我、科学家挣扎的老套路直接隐去。怪兽的破坏场面算是挺有魄力的,怪兽从吸食变电站的电力到尾巴以钻头袭击奥特曼的打斗设计,以及西装笔挺的浅见弘子巨大化在城市无意识漫游的段落,创作构思上放开了手脚恣意妄为,但剧情连接的割裂感让人失去耐心。 |
|
吐槽低位摄影和分镜的都是什么成分的假粉啊?还有男性凝视????但凡看过初代都说不出这么一本正经的胡话😓这不是初代本来就有的情节嘛????致敬到你们这全都变成糟粕了是吧???? |
|
工酱虽然很好,但是我睡着了。。。 |
|
“消灭奥特曼的计划是佐菲定的”
“宇宙超人睁开眼睛,我是沙福林”
“一切都是那位大人的计划” |
|
许多经典细节的复刻,却有着21世纪的灵魂,当年少的奥迷长大时,奥特曼的灵魂似乎也跟着长大了。 |
|
这片内在趣味的古怪让我一度感觉樋口真嗣和庵野秀明是戈达尔的粉丝,他们用拍《阿尔发城》的方式拍和剪了一部奥特曼片,但同时又能看到很多六七十年代日片一本正经的构图和配乐,荒诞大杂烩的恰到好处。各种反高潮的设置(比如一到激战顶点就静音,boss对决打着打着忽然双方握手言和)和刻意切断连续性没头没脑的剪辑,呆萌逗逼的对话和不断走神的人物思绪,让奥特曼和他的外星朋友/敌人退为装腔作势的西装男女们办公室较力的某种集体潜意识性幻想对象,更别提成为巨人后的长泽雅美的裙底照。日本怪兽/超英片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它和剧情并行的某种嘲讽口吻,我们以为在看打怪科幻,但其实只不过是一场巨型群口相声。这种错位导致的无穷魅力让好莱坞超英片相形见绌,后者虽然更蠢但可惜的是却一点也不萌。 |
|
感觉像是把五六集的内容一股脑塞进一部电影,起承转合都来不及完成;叙事节奏跟人物语速一样飞快,但是一些基础设定还是交代得不清不楚。创作思路跟《新哥斯拉》如出一辙,要展现出政府高层的反应,乃至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行模式,但人类在更高智慧的外星文明面前几乎是无力招架的。运镜和剪辑愈发刁钻,人物被逼到画面角落,各种物视角也让人的面孔不断畸变,以衬出巨人的伟岸和高冷。打斗戏看得不大过瘾,还总有一些奇葩的动作设计引人发笑;也非常不理解为什么反复拍长泽雅美拍屁股的特写,这种恶趣味对电影表意究竟有什么帮助呢? |
|
作为路人感觉节奏特别快,对于路人的话,可能有些地方会不太懂,中间荡秋千那段竟然打盹了一会儿,感觉是塞了很多内容但是节奏感和逻辑感又有点微妙。痞子延续了福音战士新剧场版的刁钻拍摄角度。另外,我觉得这技术可以作真人eva了。 |
|
于是Zarab在办公室投屏上当众恢复了浏览器搜索记录 |
|
前期惊喜较多,但剧情有点虎头蛇尾。类EVA的打斗和动作设计,配上初代原汁原味的音效和配乐,观感极佳。但把人物至于画幅边缘时,宽幅广角镜头就会不可避免产生夸张的畸变,非常出戏。摄影毕竟不是动画嘛,这个有点失误。遗憾和惊喜都多于预期,但完成度能更高一点就更好了,新奥特曼依旧无法撼动新哥斯拉在我心里的地位。最后,想起了之前去看庵野秀明展时,在庵野的各种自制道具旁驻足。不禁感慨当一个特摄宅少年成为了欧吉桑,有机会制作一部属于自己的奥特曼,是多么的幸运。 |
|
佐菲:奥特曼,你就这么喜欢人类吗?(我也想问这个问题,奥特曼,你有什么毛病 |
|
这部电影里奥特曼神情姿态有点诡异了,以及摄影的构图确实配得上新奥特曼的“新”,好多无法让人理解的视角。 |
|
与《新·哥斯拉》启用特摄化的VFX和CG讲述紧贴时下的严肃寓言不同,本片重回赤诚的迷友视角,同等技术革新下反而狂热到细节的再现主创极其个人喜好甚至癖好的记忆,从故事、配乐、音效、名台词名场面到失误动作、设定乌龙,其中有致敬也有自我。段落感强烈无法否认却能理解,既是对原版系列剧的改编,《实相寺昭雄监督作品奥特曼》等总集篇形式或也作为参考。没想到樋口与尾上对实相寺的模仿比庵野更多更甚,通篇执行本仅作为演出风格调剂的异色机位结合动画式多轴线跳跃剪辑与浓重的御宅属性,自然引来争议。独居神明融入并捍卫群居凡尘的情感和温度,这也是一场浪漫的补完,庵野脚本现代性的外表下仍是昭和原点那个世界之巅的圆谷组倾注才华与激情的动人空想世界,简单纯粹又无比震撼,末尾一句“欢迎回来”,谁又能忍住泪水,致永远的梦和热忱! |
|
倒是第一次看imax,其实差新哥斯拉蛮多,作为电影和特摄来说都太鬼畜了,把摩砂和樋口叫来画分镜搞得像真人eva,最后居然是炎头队长也挺有梗;宅社传统巨大化美少女也挺好笑的;这种片子能成国民级,日本电影市场也确实没救了,期待痞子新假面骑士的表现,毕竟下次总不能全CG了。 |
|
给我看乐了,好多次。老贼试图在奥特曼世界中实现全人类补完奥特曼为了阻止怪兽用上了风遁螺旋手里剑……谁去劝劝庵野秀明別乱找角度了你看看好看么。但是老头,能拍上奥特曼你乐死了吧,算了五星吧。 |
|
非粉丝,但依旧喜欢庵野樋口组合承接自《新·哥斯拉》那套别致的节奏感与切入点,明里暗里地讥讽着官僚系统与战后日本的国际地位。 |
|
剧情上和新•福音战士,新•哥斯拉比一点也不够称得上新,就是昭和版的Remark。用动画的分镜和演出来拍真人电影,再加滥用广角镜头,导致文戏和动作戏都非常拉。 |
|
我知道他内容太多节奏太快人物扁平情感不足,我知道他的质量只有四星,可他是奥特曼啊。 |
|
没看过奥特曼,EVA粉。从构图到音乐都可以一边看一边脑补成一部新EVA真人版。有爽到。总之二刷走起。(希望没有冒犯到奥特曼粉) |
|
《野性的思维》有了新广告词——奥特曼就是读了它,开始无条件地爱上人类。 |
|
奥特曼凌空转起来的时候我快笑死了。(雅克塔蒂是你吗?)感觉和《新哥斯拉》组成了一对互为内外的镜像。《新哥》的视角像是从我们的维度去想象更高维度时会采用的视角,所有看似浑然一体的庞然大物都被拆分为可被单元镜头理解的碎片:人类的每个决策被拆分为无数场会议无数支电话,哥斯拉被拆分为基因结构,城市被拆分为方块和线条。而《新奥》拍出的却是事物的不可拆分:人类每个决策都执行得极其迅速直白,奥特曼和怪兽的能量指数直接地展示在外表上,巨大化长泽雅美的身体和衣物变成无法分离的同种物质…在这里事物是一个没有内部且不需要有内部的外表,“皮套”就是现实。电影穷尽所有的分镜创造了它自己也无法理解的影像,而这可能才是来自更高维度的目光。 |
|
海报里那句话非常打动人,这也是贯穿了整个昭和乃至平成时代的奥特曼执念,作为与外星人一样外来的生命,他为什么如此喜欢这样折堕愚昧又背信弃义追逐利益的人类?这些人可是连致敬都喜欢斤斤计较的蠢货啊 |
|
即使奥特曼认知度可能比哥斯拉高得多,但《新奥特曼》比《新哥斯拉》更难以欣赏——它要求对奥特曼、对特摄以及对庵野有更直接而炽热的爱。缺一个可能都会不喜欢。与《新哥斯拉》一样,打开《新奥特曼》的钥匙仍然是日本这个国。如果把贝塔技术看做核武,把地球看做日本,把整个宇宙看做现实中的国际社会,会获得无穷无尽的乐趣。你可以充分感受到支配日本的恐惧、驱动日本的野望、支撑日本的自知。 |
|
这是一版做得非常极端的奥特曼,注定了大众对它的评价也将非常两极。 |
|
D+/ 不如新哥斯拉。可能是奥特曼本身就是一种太过人化的生物。 |
|
四段故事銜接,但是轉換挺快的。感覺齋藤工所飾演的那個神永的個性為何,除了願意捨身救人以外,其實觀眾是不清楚的。雖然奧特曼花了整部片說要透過他了解人類,但直到片尾,奧特曼似乎也沒弄清楚...... |
|
3.5。《新哥斯拉》里过于二次元的分镜和剪辑在本作变本加厉,全片数字摄影的塑料感也很强(与特效无关),但在MCU的嬉皮笑脸和DC的苦大仇深当下能够拍出一部积极向上同时又有一定深度的超英片,已经很值得称赞了 |
|
【B】《M八七》响起的瞬间,基本宣告了影片的全面溃败。「实相寺构图」从古早TV的方正画幅转向2.35:1的银幕比例,横向空间的扩展却只能放置更多的物件遮幅,将肢体和场景不断异化挤压边缘“角色”(如果还可以称之为角色的话)。台词与剪辑的交错推进在《新奥》中只能起反作用,因为一切情节与关系都是浅尝辄止,不断构建庄严的透视场,却又毫不留恋地奔向下一个镜头去寻找全新的“用后即弃”角度。与其说是维系视觉张力的手段,实则为创作者对素材的高度留恋(包括那些带来分辨率落差的iPhone镜头)。于是在这种执行下告知观众前十分钟比肩甚至超越《新哥斯拉》的疯狂节奏只是假象,只是未经调配的密度堆叠叙事。正如结尾那句“Welcome Home”,被概括成美丽的话语,却止步于空想/浪漫的临界,无法触摸实感的回归与告别。 |
|
很久没有看过这么难看的电影了,也很久没有后悔买一张电影票了。如果这就是所谓的情怀满满饭撒满满的话,那这情怀真的是有很多糟粕且主创不知其害呢。
我对主线没有意见,也能从变身、打斗、音乐、音效中感受到美好的情怀,但这些远远难以掩盖一些扑面而来的视觉上的直观的“难看”。
其一,摄影,分镜,不理解为什么要从下巴从后背从椅子下面从屁股边上正反打普通的对话,很多的不理解,很多的难看。不知道这是不是情怀的一部分,但如果过去电视屏幕里的这种情怀是精华的话,那至少在大荧幕上只会让我看得头疼难忍、如坐针毡。
其二,无时无刻不存在的男凝+日本社会的父权恶臭。长泽雅美大名鼎鼎,可我以前没有看过她的作品,真的很遗憾让这一部成为我对她的第一印象。难以想象一部具有科幻内涵的作品,居然原封不动不加批判地展现日本职场的糟粕。 |
|
单部电影拯救全人类次数之吉尼斯新纪录? |
|
虽然总体上说这是一部时长严重不足,剧情支离破碎,特效有点拉胯的总集篇,但我还是非常非常喜欢。知晓在这个时代仍有这么多人爱着奥特曼,就是一件十分感动的事。
电影里,庵野秀明标志性的镜头,在奥特曼传统设定上的种种创新,甚至那些老二次元的恶趣味,都很戳我心。看之前没想到竟然拍的这么欢乐。
本作虽然与新哥斯拉的主题不同,但整体风格和水平保持的很好,无比期待庵野秀明的新卡面来打! |
|
是奥特曼老粉,但是已经感觉到奥特曼的不合时宜了。老贼可能是太用力想体现个人特色,但是个人特色体现的却是如此的无语。机械设计也好,布景也好,人文交互也好,就让人感觉很别扭。情节薄弱,人物刻画的也非常纸片人。只能说如果面向现在的孩子们,可能还是会觉得太老土太弱;面向现在的中年人(当年的孩子),又会觉得不够深刻。两边都不讨好。 |
|
痞子的名字出现频度远超樋口 感觉他们没有弄清楚一点 电影不需要这么细碎的剪辑 演员会自己动 而不需要像动画一样仰赖静止的连续画面 而且不知为何在启用了皮套的情况下依然用CG完成动作戏 这也让我陷入一种困惑 特摄的迷人之处 到底是手工 还是逼真CG? |
|
不想看奥特曼现原形,就想看办公室正反打,不是从胳肢窝掏过去就是垃圾桶视角,再不就是刻意跳轴,多带劲啊。樋口真嗣把真人电影夸张化处理成manga质感,从分镜、剧本到表演演绎出一套完整独特的美学(机翻字幕莫名很搭,建议官方采用),与EVA可以算是造型之下、更深层次的一脉相承,当然其中也难免附带了很多宅属性。不必更多过分解读,但也绝对是年度罕见。(有没有可能三体给他拍? |
|
比好莱坞的爆米花电影有思想,幽默感也更高级 |
|
很难不被吊诡的拍摄角度吸引 片中人凝视奥特曼正如观众看向片中人 由大量仰拍、面部大特写和肢体的局部侧写拼接而成 即便是身材矮小的人 他们的身体依然在垂直方向而非水平方向伸展 与伫立的建筑物构成几何学意义上的有机整合物 视觉感受更有雕塑感也更具压迫性 工作上的交流也由此被陌生化和奇观化为某种怪诞的密教仪式 尤其当Shinji和Asami巨大的身体被占据 其同义词mighty(权力、大环境、宏大叙事)的可怖之处一览无余 而对于奥特曼、怪兽、宇宙船等巨物的拍摄 同样用了大量大全景俯拍机位 由是将视点从人类置换为更高维度的存在 站在跨物种的视角轻蔑地一笑——对强权的依赖本身就是一种powerless |
|
身材更修长,胸灯改变色;刁钻机位取景构图;一本正经的致敬搅拌殊形怪状的俏皮,节奏带感的小惊悚牵手反套路并驾齐驱;还有美日政治的点拨和人神关系的省悟;是精彩的翻新(现在的年轻人都不认识竹野内丰???)。 |
|
【4.5】像是60年代特摄和庵野秀明风格的融合:藉由奥特曼自身动作的僵直、频繁且刁钻的分切、夸张的透视,组成了电影的异陌体验。当然遗憾还是很多:为压缩时长还是放弃了本可稳固的节奏,主题比起《新哥斯拉》野心也小了许多,宅人的恶趣味内容也难以忽视,这可是2022年。但就如宣传词所言:空想特摄映画。在最为卖座的巨制普遍是视觉垃圾的当下,我们的确已太久没有目睹这样具有创造性的内容出现了,从拉扎布、美菲拉斯到杰顿、佐菲,每场对决各有侧重、风格各异(整个第三幕都太EVA了!)。直到全片最后一句台词Welcome Home,彻底宣告纯粹幻想力量的回归,怎么不令人动容。 |
|
我看嗨了!!! |
|
不断放大的比例尺:低机位仰视人类,人类仰视巨型怪兽/外星人/生物武器,奥特曼冲出地球向更庞大的Zetton发出(以卵击石的)攻击,然后坠落海洋。紧接着是几个少有的平视镜头,理发店、工厂、河畔、拉面馆、街心广场,像是黑白电影变成彩色电影,从奥特曼的紧身衣和战斗时的火光中剥落下来的颜色,被涂抹在我们熟悉的日常(Eva重现)。至此,飞速剪辑如敲打代码般产生的卡顿感,人物表情包式机械的表情反应,都被徐徐展开,樋口真嗣和庵野秀明终于合体,童真又变态。 |
|
我主要是觉得特摄味还不够冲 |
|
还是很好看的。人类这么可爱。地球这么美丽。当然要保护人类保护地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