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恭喜最佳影片➕影后】菊地凛子真的来了,我坐在第一排中间所以她离我特别特别近,她太美了我好喜欢她呜呜,最后合照的时候真的是近在咫尺一抬手就能触碰到的距离,好幸福🥹电影里每段旅途和女主的感情递进都显得有点割裂不连贯,但可能还是归结于对女主角状态和情绪方面的共感,所以我依旧沉浸和消化了这个故事。然后是我来看这部电影的理由,小田切让。全程没有一句台词,是女主在旅途中时不时见到的死去父亲的幻影,对于女主的诘问和指责、表现出的激烈情绪,始终沉默着,甚至前三次出现时都是轻松自在还有些愉悦的样子。他和女主角之间的矛盾和隔阂我还持有一些疑问,但可惜今天的映后没能得到解答,不知道以后有没有机会了解。他抽烟的那一段,果然还是他妈的很帅啊……一边围绕着女主走来走去转圈圈一边抽烟,仰着头吞云吐雾的样子好喜欢喔。 |
|
最佳女演员可以接受,最佳影片和最佳编剧是否就… |
|
@2023siff.
内核更像儿童片,yoko拒绝长大,一个套着成人躯壳的小朋友,在被侵犯和握手后才直面生活,开启成长,可能也因此才能看到老去的(现在时的)父亲。靠近结尾煽情得很突然,最后一段搭车之旅的人生总结略显刻意。对手的执念想到松居大悟的手。
映后见到了卡阔以又卡哇伊的菊地凛子,快结束的siff见面会场次主创也多了起来,是准备来领奖了吗? |
|
D/有点神奇,个人疗愈与社会情绪返照结合的故事被安放于一种冷峻甚至略为阴森的气氛中讲述。主人公的目光并不投向人,而是投向爬行的蜘蛛,投向凄冷的灯光与饮料瓶。这是一种“外星人”与地球发生的奇异接触,而她最终习得了讲述,习得了直视他人之面容的能力。 |
|
#25th SIFF# 主竞赛-金爵奖+最佳女演员+最佳编剧。7分,本届最大赢家,影后大概是无悬念(菊地凛子那段车内长独白,以及那段“独自在夜晚的海边”就是影后夺金点嘛哈哈哈),社恐宅居族被迫求搭车也算是对公路片的套路翻新,亮点是车的封闭空间如何让极为客套的日式人际关系突然改变。不过里面顺拐之处也着实不少就是了。影片的双重伤痛,一是久未谋面的父亲去世,一是目的地青森县10年前的海啸,嗯,又是一部后311电影。 |
|
影片中菊地凛子饰演了另一个“被人嫌弃的松子”,但其身上潜伏着爆炸般的生命愤怒:这样一个连日常对话都成问题的边缘中年女性,658公里,一路都如忍者般疾风骤雨地护送着愤怒的真经。在导演或冷漠旁观或动荡不安的镜头两极运动中,她从最初的麻木到逐渐情绪化、甚至于神经质地爆发过程被生动地传达出来。她为搭便车而发出嘶吼,像被捏住喉管,像世界抛弃了她;而我们感到语言的确如阳子呐喊的那样是“痛彻心扉”的。因此整个旅途、整片大海,无限的冷雨和飘雪几乎成为另一个口腔——阳子从失语的世界中作呕式地重生,又以呕吐般的疲惫完成了漫漫归家之旅。
不过为何要回家呢?影片中的家,既是阳子愤怒的起点,也是终点:家是爱,是理解;也是疼痛、隔阂与愤怒——影片在两座天平的零刻度线处结尾,似乎指向某种等义性,也指向了一次迟到的握手。 |
|
我最不能接受的是将交流障碍视作脱敏疗法可以医好的小毛小病,就像把雏鸟丢出巢穴,社会化也只需要推你一把,把你推入不得不开口说话、无法拒绝的境地,就可以“矫正”。(btw映后谈看见了菊地凛子,好小的脸 |
|
3星的整体质量,主人公带着性格缺陷踏上灾后回乡的公路片,这样的剧情不久前已经“袭击”过中国观众一轮了。如果要加半星的话也是给菊地凛子,没有她的演技,这部影片是无法在众多影片中脱颖而出的。对父亲角色的处理很有意思,本来想映后提问的,可惜没抽到( ´▽`)在她和老爷爷握手那里破防了,正是因为世界的残酷,才显得“一期一会”的温柔尤为令人难忘。 |
|
大设定吸引人,开场前10min精准勾勒出一个封闭社恐的女人,最喜欢侧躺竖放mac看视频的细节,太厉害了。本想开玩笑评论“与其说是亲情片,不如说主题是电子设备:在线咨询设备故障问题并给客服差评、手机坏掉提供情节发展需要的罕见处境、一起等搭车的女孩屡次来电体现对比”,结果很快意识到根本不是亲情片而是成长寓言,大设定和小田切让的反复出现都给人错误期待,以至于结尾亮底牌的时候让人非常失望,无法被说服——并且那段自述也太空洞了(和小田切让的角色一样),哪怕有一件具体的细节也好啊!以至于紧接而来的高考作文式点题我甚至懒得吐槽,那只是本身有大洞的衣服上一个小污渍罢了。其实开头1/3真的不错,继而跌落谷底的情节让人不适,再往后就流于俗套,琐碎又缺乏记忆点。(邻座全程掏了两百次手机,时不时自言自语,有些吓人。 |
|
凛子很好,片子不行。 |
|
菊地凛子的演技自然无可厚非,但剧作上的雕琢程度不够。像是导演脑子里忽然有了一个类似“一个社恐又没钱的人怎么靠搭便车回家?”的想法,然后开始为了这个想法加设定,套公路片桥段。可能还为“交流障碍”这个设定可以有更多的解读空间而对自己感到满意吧。但这样做的结果是不够自然,也不够流畅,意图想法太过于明显。 |
|
充满自我感动和自以为是的一部电影 一分给女主演一分给现场提问的观众 感觉问的比电影好虽然被打断了
读作社交障碍写作无理取闹 可能我实在无法共情 如果说前面无能狂怒还是因为没有朝别人开口的能力,那被诱奸那里就有点太蠢 很莫名奇妙
包括最后结尾在车上的自白 无论从观感还是逻辑上 都像是“啊不知道怎么收了就这样结尾吧”一般潦草 塑造了一个古怪的 让人讨厌的女人 把她放上屏幕以供窥视又潦草收场 微妙的残忍 |
|
菊地凛子演得好 |
|
菊地凛子开了万解!SIFF世界首映后她在现场还缓了几分钟才进行映后交流,了不起的演员 |
|
她不是真社恐,而是缺真爱。菊地凛子一人撑起整部影片,值得一看(在左边老大爷无限唠嗑引起民愤和右边老大妈亮屏玩手机被训,前面老大爷无限摄屏中,看完这场全球首映) |
|
日本311创伤至今还没有走出来,不愿结婚和恋爱,被父母干涉自己想做的事情只能离家出走,这种感情已经深入骨髓。最后还是需要慢慢和解,只是死亡的代价太大。小田切还是如此出彩。坐我旁边一位女士后半部分几乎一直泣不成声,大家都感同身受。 |
|
5/10。是公路片,一趟意外的回家之旅对应一场和自己和解、和家庭和解、和过去和解的心路历程。主角阳子长期受困于过去的执拗中,自闭、不善言辞,不愿交流,即使是和自己的表哥一家也没有多少沟通。电影把阳子塑造成了一个与世独立的角色是OK的,菊地凛子演得也没问题,但是把一个所谓的“交流障碍”呈现成双商巨低的白痴,我还是挺愤怒的,丫的还别用因为父亲去世一下子给打懵了的借口搪塞。
这片再一个问题就是在途中遇见的形形色色的人,符号的意义简直不要太明显:活泼好动但有依赖性的年轻女性、用下半身思考的中年男性、总是和蔼可亲的老年夫妇、爱上乡下的都市丽人……很老套的设计,挺没意思的。
不排除有人看这片会看哭,但此片于我而言,尴尬又老套,我完全无法对阳子这个角色苟同。
#25th SIFF 2023年 第14部 |
|
今天的影评人别太苛刻啦,导演和女主现身,再加上全球首映,电影本身也没什么硬伤,只是受众群体太小众了 |
|
上午看完,晚上获奖名单出来之前,我就预测菊地凛子估计会拿最佳女演员。这个角色难度是有点大但确实很适合她诠释。虽没料到最佳影片最佳编剧也给了,但电影可圈可点桥段也不少。个人认为拍得最好的部分是诱奸交易戏,后面两位热心老人对阳子的帮助和感染,以及服务区阳子最终的嘶喊和恳求。因为自己旅行也搭车过,这电影的确拍出了其中的人情冷暖。但末尾的告白和解多少有些刻意了,特别是用没有努力作为自己失败人生的解释是我不赞同的,可能还是对主流社会价值的一种示好吧。 |
|
导演和女主互相激发,不过竹原老师还是最棒的 |
|
重新和世界产生羁绊,是我和父亲最好的告别方式。剧本刻意了点,但女主的演技某种程度上挽救了人物转变的突兀感。总体7。2023siff主竞赛 |
|
3.3分 |
|
看不到主角成长、自我和解的任何草蛇灰线。不要侮辱观众的理解能力and电影虽然属于艺术门类但不代表可以丢弃逻辑,更何况呈现的情感也几乎为零。完全有理由怀疑导演是打着沟通障碍的人设在抖机灵,难道是想让我们自动带入女主视角,一路懵圈挣扎吗。。。没有全程昏睡已是我最大的敬意谢谢 |
|
傾訴欲還是來得太突然,廣闊天地間的便車公路電影的救贖能這麽大起大落一筆勾銷嗎 |
|
不喜欢阳子又觉得她可怜 |
|
世另我。// 也许整部电影会被当作一件发生在矫情废宅身上无关紧要的小事,也许坚持和放弃之间那道无形鸿沟竟要用尽半生勇气去跨越,也许所有后知后觉的自我救赎再也无法弥补错过的曾经,又也许生之玄妙总会在一片绝望哀悼中拾得上帝吝啬至极的一缕眷顾——然后瞬间冲破那道“墙”的裂缝,终见阳光涤清执拗和阴霾。 |
|
HKAFF-10-上影节最佳影片。很典型的日式公路片,社恐人阴差阳错被迫问路搭车,最终走出来与自己和解的故事。菊地凛子演得很好,尤其是那段车内独白。 |
|
漫漫回家路上的世态炎凉 |
|
#SIFF#我要给《风的电话》加一星因为它起码有逻辑,菊地凛子在车上的大段独白犹如《春潮》郝蕾的对镜自白一样空洞 |
|
大龄青年返乡见闻记 |
|
好强行的感觉 不喜欢 |
|
不怎么相信熊切和嘉了。 |
|
不赖,但强奸那段实属无必要 |
|
本以为是一个讲父女羁绊的故事,但导演展现的是一个离家出走成为茧居族的女子,因要回老家参加父亲葬礼,阴差阳错沦落到要搭便车而重新接触各色路人,20年不见的父亲像童年的一个梦魇寄居在女主心中,影片没任何女主与家人的正面对抗,只有一通含沙射影的电话,女主就像淘宝人工客服那样默默接受差评,一开始由于声带长时间不练习连说话音量都提高不了,这一点我相信很多长期独居的人都会有共鸣,只能对陌生人倾诉可见社会的压抑程度,日本是当下为数不多还在使用公共电话亭的国家吧,而且到了夜晚真有绿色的路灯... |
|
意思我明白,地那是菊地凛子的长相眼里都是锐利的光芒,哪像是交流障碍的人啊。这些年我以为日本电影的主题转向了落寞的失意者开始着重关注少数群体,实际上这是多数群体。经济发展抛弃的人不会被历史遗忘,只是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
|
对熊切和嘉的电影总有谜之共鸣。 |
|
放过社恐交流障碍症患者吧,你们的“亲情”要害死她了。 分数打给菊地凛子、仁村纱和与风吹淳 |
|
堪比西天取经,女性公路片,前奏稍微长了些,结尾转变也没有那么大情绪冲击,很喜欢跟老人握手的段落,其实不必那么多语言,一个动作就够了 |
|
阳子18岁负气离家,觉得外面的世界很大,总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在异乡漂泊24载,被现实打到自闭,蓦然回首,忽然发现了回家的途径。从电影的现实层面来看,是一个女废柴的回家之旅,尽管这一路看似有很多不合理之处,可究其内里,导演是在讲述日本现代社会的躺平群体,这个群体自我切断了家庭的联系,寄于城市的角落或者是互联网一隅,年轻时仗着旺盛的劳动力和精力换取生存资本,一旦这个群体步入中年,生存危机加倍压到人的肩膀上,当他们不得不重新与外界搭建联系时,笨拙的过程体现了人跟自我的执拗与对现实的妥协。
熊切和嘉比较擅于描绘那些困境里生存的人,很细腻,同时推熊切和嘉另一部「海炭市叙景」。 |
|
3+,大龄社恐宅女被迫上路、一个人前进,重点就是主人公的状态、感受。她不断处于各种正反双打的“刺激”之中,最终在心灵层面找回了一些失去的东西。公路的一些桥段和背景情绪等,稍微理所当然了一些。 |
|
好難過啊我這種會逼i 成e的社恐最看不得缺愛社恐人士的這種遭遇,因為我怕死從來不會有任何搭便車的想法,如果她這樣鼓起勇氣求助,我會連青森的車票也給她買,我也怕開車捎陌生人一段危險,一起坐火車去青森好嗎?我還是很氣她家裡親戚在服務區把她就這麼忘了,你換個男的來公路片自我和解不可以嗎,丟服務區讓人從關東一路想辦法逼自己跟陌生人交涉直到青森,什麼毛病啊😭 |
|
见到恐怖的大蜘蛛,也拥有了陌生人的蓝色围巾。想要与二十年没见的父亲握手,却只能用陌生人替代。每个让你搭车的人,都有不想说的故事。那个只想跟你倾诉的女人,那个不缺钱却仍搭车的女孩,那个告诫你搭陌生人车很危险要小心的老人,那个让你用肉体与之交易的男人,都是你推开房门,需要直面的人生。 |
|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想再次握紧的手。终于来到“你”离开年纪时的“我”。不要等到来不及才想起要弥补。 |
|
简版 |
|
rinko演得真好,完全是人物本身,长镜头就像在讲故事给我听。那些逐渐被冰冻的泪,终究会被新的滚烫的热泪覆盖吧。 |
|
一次死亡成为生活转捩点,无法成为大人,无法成为优秀的女性,人生旅途的中后段,回顾前半生,好像没有真的努力过,现在努力好像也都迟了,我破碎的菊地凛子,上一次看她演公路片,是很多年前看震荡器。 |
|
【6】女性公路片。故事很简单,但惊讶于菊地凛子进化成这个样了。褪去了《通天塔》令人印象深刻的少女青涩,如今完全以己带戏,完成了从东京到青森旅途,崩溃,疗愈,无助的日本青年丧文化与社会结合。很奇妙的一点,658公里的奔丧,她根本不是为了奔赴20多年没见的父亲,而是赴约自己的葬礼。阳子的旅途,也是菊地凛子的。这种出走后半生的社会批判电影,总感觉是韩国人才会拍的。 |
|
纳豆热狗 反正我不吃 |
|
5/11/2023 @ MM Cityplaza [hkaff]。睇到三份二都係入唔到洋子到底struggle緊d乜野,而最後段獨白亦都唔係好令我信服到咁樣就自我和解左 |
|
买的最佳影片的电影票,连有哪些电影入围都没有关注,放映前一无所知完全盲盒式的一次特别的观影体验。
女主作为社交障碍呈现的状态我是可以代入的,如果导演有剖析社交障碍的企图心,可能会是不错的电影。然而社交障碍仍是一个幌子,因某些老生常谈的情感而起,也结束在某些老生常谈的和解。整个公路片给人一种“典”的感觉,强奸犯猥琐男,善良老夫妇,在农村寻得平和人生的城市人以及女主的自白…浓汤宝也没这么浓。
PS.如果没有女主自白这段,我起码觉得虽然典型但整体质感在而给四星,自白这段毒性太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