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人间世 (2021)

    最近更新: 2025-02-23 HD国语
    • 主演:许烈英 (Zihan Liu) / 王思蓉 (Sirong Wang) / 刘子涵 (Lieying Xu)
    • 导演:陶涛 / 张琪 / 秦博 / 范士广
    • 编剧:未知
    • 分类:纪录片
    • 地区:中国大陆 
    • 年份:2021 
    • 更新:02.23
    • TAG:纪录片 / 医疗 / 生命 / 亲情 / 家庭 / 温情 / 人性 / 治愈系 / 爱情 / 友情
    • 别名:Once Upon A Life
    • 片长/单集:90分钟
    • 豆瓣评分 7.6 (2601票)
    • 简介:看片狂人(www.kpkuang.com)为您奉上中国大陆电影《人间世》的免费在线观看,《人间世》是对白语言为汉语普通话,属于纪录片类型,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7.6分,有2601名网友参与打分,最后祝您观影愉快,本页面也会及时添加或更新本片(剧)的最新播放源。以下是剧情简介:   电影《人间世》由陶涛、张琪、秦博、范士广四位导演共同执导,陶涛,张琪联合监制,秦博、范士广任总策划。影片选取两位身患绝症的病人,将目光聚焦于她们的家庭,记录下她们人生最后的时光,书写了一首关乎爱的生命诗篇。电影《人间世》是一部不同于电视版的大银幕作品,秉承对生命的敬畏,以全新的主题立意,构建不一样的叙事视角与故事结构,将电影蒙太奇手法创造性融入真实感人的纪录影像,向电影中这些真实,可爱并飞扬着生命力量的人物致以最大的敬意。人间世,爱是感同身受的勇气,触...... 完整简介请见下方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解说视频包含大量剧透,谨慎观看

    人间世:上海小伙狂拉肚子,导致心脏紧急衰竭,医生拼尽全力挽回

    作者:风云人物讲解君

    纪录片《人间世》:一部哭着看完的纪录片,没有勇气看第二遍!

    作者:柏宇娱乐

    《人间世》 孩子都得了一种可怕的病 恶性骨肿瘤,游戏里有很多条命,但他只有一条

    作者:0野人少年0

    纪录片:为了生个儿子,她全身血液被换了三次,就连子宫也没保住,8分钟看完《人间世》

    作者:沙鱼说电影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失败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测试时间:2025-02-23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920x1032 时长:89.52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15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920x1040 时长:90.84分钟 测试时间:2025-02-23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成功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854x1000 时长:89.6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15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340x720 时长:89.52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15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失败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测试时间:2025-02-23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成功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280x688 时长:86.14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15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4K/2160P

      人间世[国语配音/中文字幕].Once.Upon.A.Life.2021.2160p.WEB-DL.H265.EDR.DDP5.1-BATWEB 8.40GB[8.40GB ] 详情
      人间世[国语配音/中文字幕].Once.Upon.A.Life.2021.2160p.WEB-DL.H265.EDR.DDP5.1-BATWEB 8.40GB[8.40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人间世[国语配音/中文字幕].Once.Upon.A.Life.2021.2160p.WEB-DL.H265.DDP5.1-BATWEB 3.56GB[3.56GB ] 详情
      人间世[国语配音/中文字幕].Once.Upon.A.Life.2021.2160p.WEB-DL.H265.DDP5.1-BATWEB 3.56GB[3.56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人间世[国语配音/中文字幕].Once.Upon.A.Life.2021.2160p.WEB-DL.H265.HDR.DDP5.1-BATWEB 6.62GB[6.62GB ] 详情
      人间世[国语配音/中文字幕].Once.Upon.A.Life.2021.2160p.WEB-DL.H265.HDR.DDP5.1-BATWEB 6.62GB[6.62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1080P

      人间世[国语配音/中文字幕].Once.Upon.A.Life.2021.1080p.WEB-DL.H264.AAC-BATWEB 1.43GB[1.43GB ] 详情
      人间世[国语配音/中文字幕].Once.Upon.A.Life.2021.1080p.WEB-DL.H264.AAC-BATWEB 1.43GB[1.43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电影《人间世》由陶涛、张琪、秦博、范士广四位导演共同执导,陶涛,张琪联合监制,秦博、范士广任总策划。影片选取两位身患绝症的病人,将目光聚焦于她们的家庭,记录下她们人生最后的时光,书写了一首关乎爱的生命诗篇。电影《人间世》是一部不同于电视版的大银幕作品,秉承对生命的敬畏,以全新的主题立意,构建不一样的叙事视角与故事结构,将电影蒙太奇手法创造性融入真实感人的纪录影像,向电影中这些真实,可爱并飞扬着生命力量的人物致以最大的敬意。人间世,爱是感同身受的勇气,触手可及!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7.7 IMDB 5.9 高清
      武汉日夜
      2021
      剧情片
      中国大陆

      武汉日夜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五星给留在了2020年的人们
      • 挺想哭 但是一般
      • 电影并没有记录最混乱的时期。选择性的记录了一些事情,有感动有致敬,但作为纪录片来讲,确实少了些什么
      • 官方命题作文,没有大唱赞歌丧事喜办,更难得的是也没有一味地堆砌悲情赚眼泪。导演很好地掌控了悲喜节奏,将重点放在了疫情初期身处武汉的“人”而非“抗疫”,影片前段的几个病历给人感觉都是充满希望的,直到中段陆续有人离世,才渐渐显露出残酷。PS:希望能看到记录疫情之前世界的纪录片,比如2019年11-12月,人们不自知covid-19时最后的“快乐日子”。
      • 没有刻意的煽情,展现的是真实反而更让人揪心。 裹着防护服完全认不出人的医护人员;紧紧握住医护人员手不放的老人;枕头上播放着孙儿生日的老人的泪眼;救援队志愿接孕妇去医院的身影;通知家属死亡的医护人员不停的道歉… 那些伤痛,不能被遗忘。但是总要往前看,有机会去武汉吧,看那个城市的樱花和夕阳吧。
      • 没有刻意的煽情,只有默默的纪录,归还手机那段看哭了。
      • 哭的稀里哗啦,冷静之后想想,其实也不是片子拍的多好。抗疫题材,念新闻我都会哭。
      • 接近三分之一的素材和《76天》一模一样,甚至连剪辑手法都没变,估计可供利用的内容只有这么多(据说两部片子的相似素材是来源于一个体制内的拍摄者)。稍微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此片有官方背景介入(出品方为电影频道),因此在视听元素的呈现上更积极、更温情,如方舱医院广场舞,疫情期间的结婚典礼,治愈系配乐,以及众多展示口号标语的航拍镜头等。不过这些抗疫纪录片看来看去都是大同小异,已经有点麻木了,什么时候能出现一部《新冠时期的吃喝玩乐》呢?
      • 接近片尾的一段:医生通知过世病人家属来领逝者的遗物,医生不断道歉,家属不断感谢。这一段我现在想起来还会哭到不行。我们总说人类的悲喜互不相通,但至少坐在影院看此片的这2小时,我相信观众的悲喜是相通的。
      • 《武漢日夜》套用了《76天》授權使用的長達20分鐘的素材,讓我三天內再哭一次的也是這《76天》素材,流畅程度,节奏,远远不如76天,一言以蔽之,这导演能力不行,剪辑不行!推荐大家看《76天》!《76天》的導演表示,他的成片,不會國內公映!此片有彩蛋,彩蛋感人!(打分只对电影,不对这些可爱的人与消逝的人,不然多少颗星都不够。) 一切会过去,一切要铭记!
      • 忽如隔世
      • 情绪波动是因为抗疫,是因为我们都是从20年初走过来的。 但如果只说片子本身的质量的话,就一星。 最多一星半,不能再多,不能再多!
      • 是那種「你知道是這樣子的你也知道自己會當著那麼一大影廳的人哭成什麼球樣子但是你仍舊覺得很感動會從頭一路哭到結束」的片子
      • 真的是纪录片,没有过多的刻意编排,太多故事都是感人的,后面四个妹纸朋友真的不知道留了多少泪
      • 从开头空城开始就很难过,看的时候一直在抹眼泪。距离武汉封城整一年了,疫情还没离开,那些逝去的生命和这一年里所有伟大的美好的人和事都值得被铭记。@香溢蓝海
      • 《武汉日夜》:它提供了疫情中的武汉第一手的资料。行动不便的老人,即将临盆的孕妇,只能隔着医院窗户遥望妻子的丈夫,父亲去世却无法见最后一面的护士,出院后收到家人去世通知的病人,隔着护栏相对泪流的医生和死者家属,感人瞬间都会镌刻观者脑海。相比同素材的《76天》,它的调性更积极。★★★☆
      • 这辈子估计也忘不了那个武汉女孩撕心呐喊叫妈妈的视频。
      • 看到一个网友说,抗疫题材的,念新闻我都会哭。想想2020,确实如此。更何况如此感人至深的电影。
      • 历史惊心动魄,成品平平无奇。
      • 一点都不煽情 但全程都泪目
    • 豆瓣 7.1 IMDB 6.4 正片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2020
      纪录片
      中国大陆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首映到晚了,结果坐导演旁边看的:)
      • 一个村庄的文学 = 一个中国的文学。余华太有意思了,一个人就可以讲两个小时; 梁鸿的部分有触动中国人共同记忆的真挚情感。她儿子对姥爷的问题切实地戳中了我,是年轻一代对历经艰辛的祖辈的惋惜。片名出现得恰到好处,从农村看中国,看世界; 从海水还是黄色的部分向外面的世界游出去,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 说着“只要给我发表,我从头到尾给你光明”的余华,也说过“还记得当时张艺谋时常说原作里的什么细节要改动,审查才能通过。看他胸有成竹的模样,心想他如此了解审查制度,对他十分钦佩。可是张艺谋拍摄完成电影后审查还是没有通过。我不再钦佩张艺谋,我钦佩审查制度。” #Berlinale2020
      • #Berlinale70th 02# 说很多漂亮的话不代表这就是一部好电影,三星给的是余华和梁鸿本身的故事以及讲述。纪录片的真实本来可以更好的传达出来,既然有电影这么好的利器,就该好好想想如何用影像来传达,而不是鼓舞人心的话语。讲述的力量在每一处,而贾显然没有弄清楚。节奏奇怪,拼凑的主题篇章,做作的文学诗朗诵,近乎摆拍式的特写镜头,都大大削弱了电影本身的力量。我挺喜欢片名的,余华说要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然后电影戛然停止的一刻,非常美,它近乎隐喻样的连接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电影存在在这样一个不会存在的美丽幻想里,因为海水不会变蓝。
      • 柏林电影节现场观感太棒了,科长最后还有问答环节。太散文了,太美了,太平静了。
      • 一部人物访谈纪录片,最喜欢余华的段落,最接地气,贾平凹的段落太文邹邹,第一个贾家村方言听不懂,最后一个段落煽情太过了,无法共鸣#70届柏林第一天第一场
      • Berlinale Special 非常敷衍,结构诡异,开头30分钟跟后面的采访严重脱节,看来是资本影响。也就余华还比较有趣,但讲的也是万年老段子。摆拍读书和强行给汾阳安上肖斯塔科维奇拉赫玛尼诺夫和烂大街歌剧唱段也是毫无品位可言的故作姿态。假优衣库logo高亮。
      • 五星感情分。作为一个武汉人我这个时候被乡土情结一击就倒。然而贾导说游到海水变蓝是相信一切会越来越好,我却是无论如何无法这样乐观的,我胆小懦弱又自私,只能一直游一直游,远离这一代又一代不休止地折磨着这片土地的荒谬。
      • Berlinal Special 内容太琐碎了,不怎么紧密每一章都像独立短篇,有感情朗读课文蛮出戏,配音确实有点“抽象”。 但是蛮幸运买到的有映后的票,听导演聊了聊对这个电影对文学对音乐和对中国社会的浅谈,最有意思的是,出来能听到大家还在聊,真的是电影节好美妙的地方。 有这样的电影真好,有这样的导演真好。
      • 余华也太有趣了吧
      • 10年前,「海上传奇」讲的是城市与电影,10年后的这部则是讲的乡土与文学。同样是普通人与名流,过去与现在,正好构成了一体两面。当然了,本身就作为“小镇青年”的贾樟柯毫无疑问是有一定程度的夫子自道在里面的。不知道是不是有意呈现,男作家与女作家视角的差异可以说展现的很明显了
      • Berlinale 主题不清晰,感觉科长最初是想拍吕梁文学季,拍着拍着素材差强人意不小心跑偏了。余华的段落笑声此起彼伏,疯狂贡献神吐槽和金句,还随口贡献了影片名称。只看过《活着》,也不熟贾平凹和梁鸿,不认识马烽的观众看这个应该体验挺差的。之前还幻想过能在柏林看到涛,结果连影片里都见不到,不开心!
      • 当文学不只是指尖的体裁,其在文化范畴的传播力,流动在生活的每一方面。而当创造这些文字的人促膝而谈时,你更加能体悟到文学与情感的密不可分。贾樟柯纪录了噙在他眼眶中,生活的十八段律动。
      • 贾樟柯第三部口述历史群像纪录片。本以为就是一部采访影像,看完18个章节的错落编排才发觉,它或许是贾樟柯视野最广、最具野心的作品之一,通过5060乃至00后的讲述,透视整个中国的现代发展史。从吃穿住行到婚丧嫁娶,从饥荒年代到经济腾飞,从个人/家庭记忆到集体记忆...一开始节奏迟缓深沉,口音听不太懂,到最后在北京长大的男孩已经不太会河南话,表达方式也比较现代。口述本身就是历史变迁的缩影。或许因为讲述主体都是作家,他们的表达天然带有感性和浪漫。最典型就是余华那句“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很美,余韵无穷,也难怪被拿来做了片名。听说贾家庄现在挺文艺的,片中请村民念的诗倒也别有风味。余华老师真是太好玩了,人豁达又有趣,讲述节奏也很好,从他一开口观众就开始笑个不停,强烈推荐余华老师参加下届脱口秀大会。
      • 贾樟柯这个弄得也太敷衍了,比《海上传奇》差太多了。
      • 由贾家庄和吕梁文学季,引出共和国文学三位代表人物的访谈录。序幕的老者讲述,由于语速零碎,关键词提炼,会感到较为难以进入,但中段余华的文学初登场,梁鸿提供的感性讲述都相当动人(尤其是姐姐读信),以食粮饥饿和文学收获做一个时代对证,来处与归途,皆为村庄故土。
      • 母鸡太阳见光死
      • #Berlinale20-01 两星半。贾樟柯的用意作为观众我完全看得见:村庄/土地与文学的关系,历史与当下的映衬,以平视的姿态描摹平民百姓的个体肖像等等。然而似乎只有开头40分钟是科长自己想讲的事情,后面以吕梁文学季衍生出的作家访谈散发着地方宣传的味道。余华的讲述是真正让人提起兴趣的部分。18个小节之间的排布联系没太体现纪录片创作者的精密构思。时不时插入的配乐文学朗诵,形式感有了,总归没有瓦尔达奶奶那样运用得流畅自然。
      • 比较失望。以贾平凹、余华、梁鸿为三个代表口述形式采访,记录50、60、70三个年代的知识分子作家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过程。三人回忆的内容重点各有不同:贾平凹严肃沉重,余华生动活泼,梁鸿感性泪目。余华相对比较出彩,还贡献了片名。18个章节过于零碎杂散。穿插的朗诵文学作品桥段比较尴尬,开场的马烽的亲朋好友回忆与整片不搭调,显得格格不入。加上各大作家在贾家庄轮流打酱油,前半小时更像为地方政府宣传而为之。好在还是捕捉到一些路人的面孔。科长拍访谈纪录片或许不够好,拍独立纪录片一定行。两星半
      • 余华对死亡的感受是太平间里的凉爽,贾平凹对疾病的感受是感冒针头的痛觉,梁鸿对人情的感受是父亲口碑由盛到衰的转变。王亦梁已经不太会说河南话,但语言的记忆早已根植于基因。我们生在哪里,一半就已经死在那里。出名就是有了约稿函,出嫁就是为家族牺牲,一直往蓝色里游,就是往那生生血地里回溯。
    • 豆瓣 7.6 IMDB 5.3 正片
      珠峰队长
      2022
      纪录片
      中国大陆

      珠峰队长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除了工作和家庭,你总得剩下什么是属于你自己的。
      • 认真,真诚,注入了正力量的纪录片,跟着看似普通却不平凡的人们登山。如果你有一双爱美景的眼睛,开头景色就会让你鼻子酸——名副其实被美哭。登珠峰会后悔吗?不会——若成功,会带来一辈子的精神喜悦;我们还看到了在山上的墓,那些史诗般的黑白照,即使失败甚至不幸死亡,难道这不是最浪漫的死?这是真正的极限运动——生理、心理,甚至电影拍摄本身。很多场景说不出什么,但观看时,潜意识让我流泪。2号营地有天堂般的蓝色,恐怖冰川会移动——这是比任何游戏闯关都刺激新奇。珠峰队长是藏族,他还有两个心爱的女儿,莫名的正正能量,相信中国会越来越好的。“每个人都要成为自己心中的珠峰队长。”观后心情:朝着太阳、星星、遥远的星云和宇宙的深处,我们一起前进吧。2022.4.16,大理
      • 看完可以说是非常非常非常想出去玩了新冠病我xxx
      • 20220514,没有圈的点映,登顶的那一刻热泪盈眶,感动人心。比较惊喜好评的是,这些登山队员没有用“征服”,而是说感谢珠峰“接纳”,跟多年前那些登山队员的态度完全不一样,我们学会对自然谦逊感恩了,很棒的进步!另外片中雪山的美景真的震撼人心啊!!
      • 不需要过多的技巧、特效,如实记录登山这一行为,就足以让人震撼
      • 私以为,电影角度来看,并没有把登山的意义讲述出来,个人vlog而已。睡了大半场,不值得票价更浪费时间。
      • 6.10 成都星轶影城8848超前点映:假纪录,真商业。观影体验与前段时间的珠峰类纪录片《无尽攀登》毫无可比性。更像是珠峰某旅游团为了搞营销“普通人也能登顶珠峰”而搞进电影院的大型旅游团推广广告。尤其是在剪辑中刻意加入的恐怖因素(音乐音响和闪回)让人真的以为在看商业电影之外,真实性只能说有待商榷:如果我给队长足够的钱,是不是也可以把我带上去呢?
      • 看完之后深深被珠穆朗玛峰的美景震撼,也被攀登团队的热爱和专业所打动。只是影片前半部分过于流水,有点昏昏欲睡,后半部分登顶珠峰又缺乏更为震撼的场景,略显遗憾,最后只想说摄影师辛苦了。
      • 剪辑和音乐乱七八糟,这年头什么烂片都可以用撤档营销了。队长回忆家人片段拍得简直像鬼片,攀爬过程的恐怖片音效很出戏,小溪登顶时喊“妈,这是我离你最近的地方”是全片唯一的亮点。
      • 作品来自民间团队,戏剧冲突不算多,但却无比真实,每一次拍摄背后,都可能是生命的代价,背摄影设备登顶珠峰,不是有钱就能做到,珠峰的无人机镜头,真得可以让人沉醉其中。影片没有刻意渲染攀登过程中,那些与死亡擦肩的惊心动魄,去攀登和全员平安返回,就足够让人流泪。2019年,他们是全球第一支登顶珠峰的队伍,全员平安归来。几天后的窗口期,希拉里台阶大堵车,因死亡人数创纪录,震惊了全世界。他们攀上了人生中向往的大山,都活着回来了,真好!
      • 一部商业旅游纪录片,看完之后最大感触就是知道了现在攀登珠峰这条“豪华定制游”的线路之成熟。 只要你有着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梦想,只要你钱给够,我们都有最专业的团队助你登顶。 我们有训练有素的队长,有专业的中文向导和摄影团队,同时在尼泊尔当地也有非常成熟的地陪服务。 电影本身就是一个大型旅行vlog,每天一点素材拍了,素材不够就补点访谈啥的填一填。预想的“普通人也能登珠峰”,其中“普通人”的努力与精神力量是缺失的,有的只是历经千辛万苦之后每个人的自我感动与喜悦。 电影结尾每个人的总结颇像每个队员在登顶之后发朋友圈的文案,能感觉到每个人都觉得这个钱花的很值,也让我有了锻炼好身体,攒够钱,也冲一把的想法。 我想如果不是疫情,这片子售票时都可以搞一个购票送珠峰定制游氧气罐抵用券啥的……
      • 希望在影院看。 20220702@丽影。虽然但是,还有各种剪辑问题,但毕竟是珠峰啊,而且很高兴他们居然全队登顶并成功返回。
      • 3星,4.29的超前点映,说实话,一般般,其实就是跟拍一队旅行团如何登峰。很多地方分辨率不足,音效配的很吵,值得称赞的是大场景拍的很震撼,特别是有意的弱化人的存在,当你猛然发现画面中小小的人影穿行攀爬于茫茫山脉上时,珠峰不可违逆的威严感扑面而来
      • 时隔4个多月,上海部分电影院重启后的第一部,40度极致高温天里的国泰影院。三奥雪山脚下长大的苏拉王平队长及川藏队向导,带领几位业余爱好者2019年从南坡尼泊尔攀登8848珠峰之巅的记录。攀登珠峰,或许是每位户外、登山爱好者的终极追求,是热爱是挑战自己,是日常生活以外值得去做的事,要有体能、技术、财力、时间和运气。对有些人可能终其一生都是难以实现的梦,正因如此,可以先从别人的攀登里认识雪山,感受生命和自然。人人都是自己的珠峰队长,始于登山又不止登山。
      • 拍得不错,摄影很好,攀登过程放在众登珠峰的片里也算详尽的。 昆布冰川、洛子壁、希拉里台阶, 片看多了熟的和自己见过似的。 队伍里的上班族感觉都不像是能挑战珠峰的,但他们做到了。 为啥要遭罪,冒着生命危险去登山? 就像攀登者小溪说: 身体的难受是暂时的, 精神的收获是长久的 登山电影的魅力在于能激励起你都不曾注意的内心。
      • 之前看过普通人登雪山的电影,似乎更多是山难故事。而一个商业队成功登顶,似乎只能拍出过程平淡的商业电影。但这真的是普通人的登山模样啊,太真实了,不停的怀疑自己却又坚持向前,看他们登顶我替他们高兴。
      • 星光 取景还不错,篇幅有限不够深入。
      • 开头结尾略显平庸,中间因为珠峰而不平凡。我没想到当我看到队员成功登顶后,内心会和他们一样触动、激动,感受到了一种影像的力量。千言万语不如一句:摄影nb!
      • 和《无尽攀登》相比,这个拍得爬得好简单。
      • 为什么要登山,一千个登山者可能有一千个回答,但幽以为最铿锵有力的回答莫过于:因为山就在那里,而且它的名字叫珠穆朗玛呀!
    • 豆瓣 8.9 IMDB 7.6 正片
      Những đứa trẻ trong sương
      2021
      纪录片
      越南

      云雾中的孩子

      Những đứa trẻ trong sương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T/F2022 导演Q&A 女主现状 17岁半 高中得到了很好的奖学金 本可以去很好的大学 但是还是肄业选择了另外的一段婚姻 已经当了妈妈
      • idfa|一个美而残忍的长诗,真实压抑不忍卒读。笛被抢婚者的家人强行拖拽了很远,她的家人和村民冷眼旁观,映射了女性的共同遭遇。母亲也是抢婚习俗的受害者,然而女儿被抢之后,她担忧的是她去喝酒的时候没有人手喂猪了。受害者变成加害者,与学校的女教师抢夺女孩的未来。笛美丽,乐观,难以置信地坚韧和执着于自由,她仍然还在雾里,劳作和学习,间或有一个烂醉如泥的父亲不停地提醒她:给我记住,你是个女人,不是男人。希望她不必重蹈覆辙,过上有很多钱和情人的生活,希望我们也不必再受类似的毒素记忆侵扰,希望我们已经动身离开父亲、母亲、姐姐和那个峡谷,早日被自由庇护。
      • 当你拍到的素材越来越像一出戏剧,作为拍摄者的你,是否有改变人物命运的责任?是否还能继续用纪录片的思维、审美去完成这个项目?
      • 一桩事先张扬的绑架新娘事件。我们觉得抢亲是难以接受的陋习,但全村的人包括孩子父母都习以为常甚至为之奔走算计。14岁女孩嚎啕大哭的时候,隔着镜头都能感受到拍摄者的绝望。给导演最终忍无可忍的干预点赞。
      • 当我看到有抢婚传统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不会是个开心的片子,旁边的澳洲人一开始听到有趣的地方哈哈大笑我就觉得这真是文化差异:她根本不知道现实会多么沉重。而就算我做好准备,当看到小姑娘四脚离地,声嘶力竭,像头牲畜被抬走,我还是握紧了拳头。而就算结局松了一口气,知道现实也令人唏嘘。真实本身就是锋利的武器,就是最好的故事,就是最大声的呐喊。在那种泥潭一样的环境中,女儿只能走上母亲的路,走不出来也看不到未来。张校长为什么称得上是楷模,因为她就是在这种文化中抢人啊!我们需要这样的导演,用平等、温暖、关怀地讲自己的故事。我想我们不会缺这样的故事。
      • 当真正的抢婚发生,四五个成年人拖拽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时,导演再也不能保持沉默,出手相助,却被村民阻止,因为她并没有插手的权力。导演是一个年轻的越南傣族女性。我感觉这片子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有一半功劳要归功于剪辑。(Forum des Halles)
      • 04/22 SFFilm 一开始的轻快和之后的强行绑架 得知女孩几年后的经历更是让人唏嘘
      • 【Thessaloniki 2022】最后那段抢婚看得我血压飙升,想知道女孩近况
      • #NDNF# 珍贵的影像记录。男孩家人在摄像机前依然毫不掩饰地去抢媳妇,可见这种思想有多么根深蒂固。
      • SFFF,发现我喜欢的纪录片导演都是在苦难面前会忍不住打破the fourth wall介入的,有血有肉的导演。北越南的苗族部落里有小土坡,有炒花生,有红领巾,有猪圈和鸡群,那么多熟悉的景象和物件,关注东南亚这个角度真是找对了。btw扶持发展中国家filmmaker真的太重要了,这种片子只有insider才能拍,非常珍贵的平视角度人类学影像记录,节奏抓得特别好,日常化的罪恶便不是罪恶,片后和小伙伴讨论了好几个小时心情才平息下来
      • 如果不是真实故事的话,这就是个《秋菊打官司》式黑色喜剧。可怕的是这种编剧都不敢相信的荒诞是很多人的现实
      • #HKIFF46 Arts Center|電影結束後和導演zoom live Q&A,觀眾問Di現在如何:今年滿18歲港生了一個女孩,在和Vang分手後拿到了獎學金但因為肺炎學校都關了她回家愛上了另一個同為Hwong族的小伙。
      • SFFILM 4/22 导演Ha Le Diem的第一部长片,已经非常优秀。能感受到导演对素材精心的剪辑和安排,也能大概揣摩她拍摄此题材的动机,出自一个越南女性对另一群越南女性的关注和同情。她的作品如实记录了当下越南某些地区正在发生的事,也让更多人了解遥远的地区在发生着什么。故事发生在越南Hmong族聚居的山村里,他们的生活情景和日常活动会让有农村亲戚的人感到熟悉,所以最后的冲突太容易触动我们隐秘的愤怒和悲伤。它点燃了我从那件新闻发生以来积压的所有情绪,甚至是我从小到大经历的、看到的、听说的事情积压下的愤怒和痛苦。电影中有些让人感动的时刻都是主人公Di周围的女性带来的,甚至导演在拍摄过程中也忍不住打破了拍纪录片“旁观”的准则,试图帮助Di。等上线了之后推荐观看。
      • 3.5 brutality (学校可以再拍多一点) (词条重复了)
      • 导演说Di后来去了寄宿学校上高中,拿到了大学的奖学金,但因为疫情没去上大学。阴差阳错认识了当地男生,结婚生子。她知道自己想要反抗的是什么吗?她心甘情愿地走入婚姻、留下来的时候,会想起导演吗?
      • 恐怖片。
      • 2022 EIFF3,今年电影节最佳。看得抓心挠肝的,而这不是人为制造的戏剧冲突,是那些女孩的日常生活。当所有人都对抢婚习以为常,小女孩们也把被掳走结婚当作正常的事情,在十四五岁的年纪根本无法理解她们会踏入怎样的深渊。Di被抢婚拖走的那一段想冲进银幕捞人,纪录片导演也出手干涉。这确实不是最完美的拍摄方式,fly on the wall 影响事件进展,但是同为女性很难不心痛不愤怒。片中提到有女孩被卖到中国做越南新娘,也有很多让女性不寒而栗的对话。坐在我后排的亚洲面孔猪头男性在观影中途不是呼呼大睡就是发出笑声,生活也在延续银幕中的恐怖。
      • 分手前要喝個酒。
      • -,吞没在一片迷雾中的她。
      • 75/100 #IDFA2021#
    • 豆瓣 7.1 HD
      “炼”爱
      2021
      爱情片
      中国大陆

      炼爱

      “炼”爱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很适合情侣去看,看完可以从很多方面吵很多场架
      • 1.山东女生身上集中了传统和现代、村镇和都市、理想和现实的碰撞。所以在山东老家,她是新潮和现实物质的化身,回到北京,她又变成了保守理想的符号。 2.不管这些女性对婚姻是不是还存在渴求,很开心的体验是她们没有停止自己给自己提供乐趣,自己为向上在探索。 3.冻卵也好痛苦,不管选择什么样的生育方式和过程,生育相关环节都避免不了痛苦。 4.女导演镜头下的女性力量还是不一样的、动人的。单身妈妈有一种破土而出的生命力,会很容易联想到见过的一些女性。不存在为母则刚,她们不管看起来是菟丝花、牡丹或藤草,当生活推到某个不幸的境地,她们实际上拥有藤草一样的生命力和韧性,去撑起自己或者家庭向前走。莫名其妙想到阿莫多瓦电影里的女人。 5.观影体验是非贬义的,男人一说话,观众就发笑。
      • 对婚育率逐年递减问题的五份样本观察。其实我看到的更多是阶层问题,五个看似都是大城市里30岁左右的独立女性,但导致她们始终不恋爱、不结婚的原因却并不相同。有的是快乐富婆,有的是北京土著,有的是文艺玩咖,有的是经历过、破灭过的单身靓妈。最值得玩味的是那个山东农村出来到北京工作的姑娘,对另一半的物质、精神要求都非常高(要求男方物质条件要比自己强,片中未表现她要找同一信仰的人)纪录片选题很有社交话题度,贴合当下,但素材比较偏跟拍采访,被拍摄者配合感较强。作者意图是有的,几处镜头衔接有小设计,但最后草草收尾,看不出作者本人的态度倾向。
      • 红梅爸爸:“两个失败的人还吵吵啥啊” 电影院爆发出了最大的笑声。
      • 群像做到这个程度已经蛮不错了,不评判是最基本的要求,将不同阶级、不同性格的未婚女性并置,天然就形成了观点的碰撞。抓到了几处男女争辩的妙笔,后半段还有一些顺滑的过渡,借议题或是画面完成人物的切换,看得出打捞素材下了功夫。不过看CNEX的片子从来不能期待太多,他们永远不乏议题,但追求情节化的剪辑思路、面向大众的制作诉求,似乎都在阻止电影向更深处挖掘。婚恋问题自然是无解的,可片子最后松散的收尾,进而造成情绪的悬置,更像是创作层面的捉襟见肘。
      • 纪录片本身可能并无意去划分阶层代表,但单身浪潮的核心可能并不是两性的信任问题,而是对于这个日益固化体系的自然反应。因为太过恐惧因婚跌落,反倒不如自己待着安全,而试图以此跃升的机会也同时消失殆尽,还是因为上蹿下跳成本太过高昂啊。里面的单身母亲则不巧成为这个悖论的佐证。
      • #siff2021# 沉重的题材处理得轻盈灵动,虽然有一些让人拳头听硬的观念,但至少所有的人物都是鲜活的真实的,也因此是会让人共情的,即便你可能根本不赞同她们/他们的观点。而且女性导演的那种对于人物的关怀,是能从镜头里感觉到的,不至于冷冰冰。就我看来,问题可能在于,五个对象或许是有点多了,时长还是有点没撑起来,导致所有的记录都是很碎片式的情节,缺了点流畅的连贯感,但还是挺有可看性的,三星半。
      • 完全被剪辑拯救的纪录片,但也是失败的纪录片。很明显导演和被拍摄对象之间的关系并不亲近,导演不真诚,被拍摄对象对导演也不够信任,满满的配合感。纪录片中一旦拍摄者和被拍摄者互相“配合”的时候,就会很垮。另,本片并没有抵达大龄女性的婚恋问题的本质,浅浅而谈,一概而过……
      • IDF的确从来都不会让人失望啊,状况不断简直到了习以为常的地步,片子放到一半才发现没有字幕,接着换了有字幕的版本。当然最精彩的还是映后了,导演直接对一个观众发飙了,那个观众只是觉得片子没有触动他罢了,也并没有言辞激烈地批评电影不够好,导演居然说在这个场合不想听到任何负面的评价,更夸张的是,后来导演竟然问那个观众哪儿的,叫什么名字,难不成还要约架?导演让那个观众离开,人家离开了又要让人家回来接着跟她怼,可以看出导演心态彻底崩了,最后竟小声说了一句傻b。客观来说,电影拍得蛮有趣,但是有一两个人物看过之后就没什么印象了,而且有些段落也过于日常化了。
      • 从零关注到超出预期,一部纪录片居然能让全场爆笑不下10次。符合当下女性语境,展开社会多方视角,5个主角都性格鲜明有记忆点,她们的情感和故事就是你我的生活和经历,女人就应该很绽放。“我自己一个人已经很有趣了,没必要再多一人” 英文片名Hard Love耐人寻味。24th SIFF第一部。
      • 大齡女青年們的相親故事紀實,題材乍一看挺沈重,卻被拍得相當輕盈,記不清多少次笑出聲來。電影輕盈又不停止思考,說的是相親又不只是相親,更是對世界的認知方式,有人感性,有人理性,有人現實,有人理想,世界上值得開心煩惱的事情那麼多,婚姻算老幾呢?女人們,開心點,男人不值得。#SIFF2021#
      • 大概看时候我们会下意识地以上帝视角在看这几位女性的生活挣扎,觉得有些不可理喻,但也许这是大多数中国女性所经历的,我们个别解放了,也许很多人并没有,只是没被我们看到。溢满屏幕的焦虑。
      • #SIFF03# 非常非常真实,虽然很不愿意承认,但这就是当代男性女性真实写照。红梅和他哥的battle太精彩了,台词绝对写不出来的程度,这就是纪录片的魅力,再加上红梅她爸的点睛一句,一发入魂!!
      • 最搞笑的就是放映结束后一个当猎头的大哥爹味十足的指点每个女性的未来。戏里戏外完美的契合,电影里已经有爹妈了,外边就别再当爹了。
      • 完全没深入下去。大部分人还不是找不着对象的问题,是明显没有多少恋爱经验,看不到她们对爱情和婚姻的理解。
      • 这五个被观察者看似性格各异其实共性很多 理想主义是必然会被提到的但其中更多的是幻想 对男人有着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可能只有谈婧是真的随缘了 她反正一个人都很精彩//女性们 尤其是见过那些比dating比sex更有趣的事物的女性们 会逐渐发现恋爱这事儿确实随缘 碰得到最好 碰不到就算了 婚姻则是另一重的没法强求//而在作品中所展现的男性角度更可以看到女性在时代和社会中思想的变化与男性的固步自封//和之前另一部《剩女》的话题比较相似 比较之下似乎视角比较单一 可能和导演从自身出发有比较大的关系
      • 其实你会发现女人的命运没有太多多样性。。片子好看!推荐啊!
      • 样本还是集中在上层女性,底层女性的故事是难以采访是吗?遗憾。
      • 呈现出的是女性面对婚育的多样性的状态,并未刻意但里面几乎每一个说话的男人都让人觉得好差啊,女生却各有各的魅力和生命力。非常不喜欢映后的男主持人,仿佛和整部纪录片里的男性互相注解,问的问题第一没水平,第二又让我感到了冒犯……什么叫「关注改变世界这么大的事却不能处理好感情的小事」,听得我直接离席。最根本的是改变人们对结婚和生育的态度,但凡离开这个语境就觉得,何必。
      • 这种多主角交叉剪辑式的人物纪录片,也许都需要“人生七年”级别的持续捕捉才会爆发真实能量,林鑫导演近乎同题材的《单身女人》集中在单个城市去研究此话题,威力更大一些。
    • 豆瓣 8.8 IMDB 7.6 01
      Fire of Love
      2022
      纪录片
      加拿大/美国

      火山挚恋

      Fire of Lov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感谢莫里斯夫妇带来的极致浪漫的影像,令人看到忘我和痴傻。天才的摄影好像不需要技巧,只需出于直觉和爱,出于赤子情怀与强烈的好奇心。数百小时的档案和素材中,导演找到了最动人的那条线索。爱人和爱科学的真情随岩浆喷发而出,你我都需致敬这向死而生的、超凡的天真和勇气。
      • 今年北影节出师不利,不知道是资料馆的椅子太舒服,还是我最近太累了,这部一整个睡过去的大动作😂,醒来就看见说主角的骨灰存放在崇台寺巴拉巴拉……但今天是中元节,出来骑车回家的路上,看见路边很多烧纸的,那高耸的火苗,和漫天的灰烬,和火山梦幻联动了,有种我觉还没醒的感觉😂
      • 一部关于尼采的超人之爱与相爱的故事。活火山,如此爆裂激越之物,影像却那么轻逸自由,像流淌的传说。故事从死亡之日开始,接入生的旅程,在这一路上去理解那终点的必然与美。画面从火山影像转向旅途中人的群像和细微之物的万象时颇为动人:没有多余的事物,一切都是必要的,都以自己的节律存在。「大地现在仍对伟大灵魂开放,对于孤独者和成双者来说,还有许多地方是空的,在这些地方周围,散溢着静谧之海的气息。」一个注定要被讲述的故事,也许往后许多年都会是最爱的纪录片之一。
      • 2.5 好看,但这个故事真的没有go anywhere,一直没有真正进入他们的关系,几百个小时的素材,用尽了各种叙事手法,但除了像展现奇观一样展现这对爱人的关系,真的没有往里走,往深走。
      • 震撼至极,感动失语。与爱上猫猫狗狗不同,爱上火山注定是寂寞的,因为对方是太上无情的自然存在,它不会给人以任何回应或优待。两个用生命去追逐火山爆发的科学家,用硫磺和岩浆书写最浪漫的爱情。画面和主题都无比壮美,奥斯卡先押为敬!
      • #CPH:DOX 国家地理出品,果然精品。本片证明了纪录片剧本的重要性(竟然有四个编剧,其中一人兼导演,一人兼制片,二人兼剪辑师)。片名双关,同时又表明影片自然科教与人物传记的双重性。二人是伟大的稀有的科学家(彼时:世界上有350名火山学家,其中50名研究grey volcano),但导演没有渲染“伟大”,故事讲得朴实轻松,不时展现一下Maurice的幽默,二人感情与学科发展并行,还将二人性格与两种火山(red、grey)类比,至少在结局到来之前,这是一个不错的有点小情趣的比较。就像我们对大白鲨的误解,我们对火山也有恐惧,影片有意识开始就将其破除并一点点展现这一自然尤物。随着了解增加,他(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片中虽然没有出现其他科学家,但并没有忽视他们,在后期讲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所有人冒着生命危险付出的努力。
      • “Me, Katia, and the volcanos, it’s a love story.” “We can’t imagine living any other way.” 危险浪漫远超人类所能企及的宏大之物,只有如此奇迹般的人生才能述说。他们夫妇和他们拍下的影像好Wes Anderson啊:巨大眼镜彩色小伞红帽子蓝衣服和突如其来的zoom out!Air配乐+Miranda July旁白❤️啊这令人含笑九泉的搭配!
      • #SXSW# 迸裂的视觉 从未如此近距离地凝视空气的形态、土壤的尸块、地表的张力、水质的呼吸、岩浆的纹理 自然的律动中 所有活跃之物都是玩伴 是善于控制火候的厨师 也是噗嗤噗嗤吐着小火苗的小怪兽 与随机掷入的小动画一齐描画着返璞归真的视角 想必即便只身前往也不会觉得孤独罢 火山学家的行踪则总有一种飞蛾扑火的浪漫 这不仅仅是生理学/地质学意义上的 更体现在火山皲裂的肌肤与人类社会的裂隙媾和后 他们是如何用自己的智慧与肉身去努力地弥合这道鸿沟
      • A/85|两位科学家是天生的电影人,只能说导演足够幸运,完完全全靠着archives就能撑起一部片。太震撼太惊艳,尤其是在大荧幕,感觉脉搏心跳都随地球的一呼一吸跳动。以时间线为轴的故事结构中规中矩,两人的爱情故事在以往的访谈和散文化的narration中充分展现,但再多的言语也比不过影像中看向镜头的眼神,穿过蒸汽岩灰、岩浆冰雪、生命死亡在半空中相遇。我看完就在想如果我也找一个电影人做伴侣估计能把彼此折磨疯。#2022CPH:DOX#
      • 大概率会是今年最爱的纪录片。 当他们两人穿着银色防护服站在喷涌滚烫的火山岩浆前,你会被一种强烈的超现实主义冲击。然而你又时刻被画面提醒着,这是真实影像,于是随即就会觉得难以置信。这份难以置信来源于地球脉动在你面前爆发的震撼,同时也来源于在你不知道的地方,竟有人穷极一生追求着如此危险又浪漫的科研工作。 他们结缘于对火山的共同热爱。火山的低鸣如同号角一般,引领他们在全世界各地朝圣。哪怕最后长眠于云仙火山,也是那样自然而然的事。就像他们自己说的那样,there is no other way.
      • 这哪里是纪录片,简直是一部壮丽浪漫的爱情片。两个人最后的归宿简直是壮烈的宿命,虽让人心痛,但也确实是两人能抵达的另一种极致。
      • 我知道这是关于火山学家的纪录片,没想到他们已经死去,而且死得其所。而比他们之间感情更动人的,是他们对于火山的爱,对于科学的爱。电影分为红火山和灰火山两部分,前者也象征着他们纯粹的爱情,后者也暗示着他们担负着科学家压力。两人年轻时对人类权力失去信心,于是醉心于大自然的伟力,在危险边缘行走,为人类科学开拓前沿,晚年又不忍于火山过后人类的惨状,自己制作电影劝说政府重视灰火山的危害性。我想他俩最后时刻,一定没有恐惧也没有遗憾,毕竟他们早已准备好一切。影片全部取材于夫妻俩留下的影像,Maurice也是摄影天才。谢谢这些素材,让我看到熔岩溅起像西红柿一样,而一排排十几米高的树也会像牙签摊在泥浆上。非常推荐。
      • #12th BJIFF# 前获圣丹斯美国纪录片单元剪辑奖。应该2023会有个奥斯卡纪录片提名。这火山学家两口子实在太厉害了,不仅素材多而且都是极富“吸引力”的内容。导演搞档案的水平很不错。不过还是有点太顺着人物走,基本人物说什么导演就采信什么,阐释方向也都往浪漫爱情去了,这就有点顺拐了……不去深挖人物之间和人物与外部的张力,单靠“崇高”的影像,其实也在表意上有些重复累赘了。但大银幕体验肯定是一流的!
      • #BJIFF 2022 资料馆 98th Katia et Maurice本身作为科教影像的创作者与电视媒体出镜者提供了数不尽的宝贵素材,也让本片看起来更像是再创作。Katia et Maurice,红火山与灰火山,影片抓住了一些对比关系而没有滥用取之不尽的视觉奇观,从二人与火山的三角恋延伸到最后火山学家,火山与人类的三角关系。出生于二战后重建时期,厌倦于众生的渺小而亲近火山的伟大,又因职责所在选择重新接近社会,最终为人类而葬身烟海。形式所限对于二人的具体刻画只能来自于他们自己,也因此无法完成特别可信的心理描摹,与震撼的内心和解煽情,不过这也并非本片目的所在。
      • 这两人的生命太灿烂自由了。但作为纪录片那些小清新的动画也是多余
      • 不光记录火山爆发的画面十分震撼壮美,两位科学家这种纯粹极致的热爱更让人感动。提前奶一个奥提。
      • 伟大
      • 热烈燃烧着的美丽。红火山岩浆奇景仿佛是浪漫爱情长河中包容一切的温暖精神慰藉,象征爱意的浪漫话语在炽烈汹涌的岩浆里不断交融,伴随着人物热情四射的魅力喷薄而出。点燃的探索欲拉近了彼此思绪的连结,也证明着人类与造物自然的神奇,地球脉动的心跳向世人释放出蓬勃无限的能量,它无疑是两人爱情奇遇历史见证者的最佳选择。那些敢于奉献于危险未知不顾一切地亲历捕捉,洒脱无私的纪录求知,有如法国新浪潮中自由奔放的影像活力。而当他们领略到了非人之美后,又再一次重新回归本真脆弱的人性,摧枯拉朽核武器般的灰火山爆发,更是悲悯警醒着残酷宏观时间尺度下人类个体的渺小,人们对自然的主观投射可以借由两人动荡的戏剧视点无限延伸,火山作为非人拟物的一种,则被赋予了摧毁世俗平庸的反叛特质,真正立足人类生命的观察啊。——12'BJIFF
      • 画面尤其好看,可惜对爱情的描绘竟只能流于表面,带着猎奇和朝圣的距离感。
      • 两个人倾尽毕生追随着每一座喷发的火山,这才是极致的爱吧,很羡慕像Katia和Maurice这样能够找到一个不管是兴趣爱好职业生涯还是生活方式都如此契合的人!这片子一定要到电影院里看,那些火山喷发的影像真的绝美!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loma2gm@gmail.com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1